阿拉伯语学习网

  • 高级搜索
  • 收藏本站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设为首页
  • TAG标签
  • TAG列表
  • 关键字列表
当前位置: 首页 » 阿拉伯文化 » 今日阿拉伯 » 正文

新京报:利比亚战乱中国企业面临寒冬 损失或

时间:2012-03-18来源:互联网  进入阿拉伯语论坛
核心提示:利比亚战乱中国企业面临寒冬 损失或200亿美元 利比亚,这个距离中国有着上万公里的非洲国家,自从去年初动荡以来,就与中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去年2月,中国政府在利比亚实施
(单词翻译:双击或拖选)

利比亚战乱中国企业面临寒冬 损失或200亿美元

利比亚,这个距离中国有着上万公里的非洲国家,自从去年初动荡以来,就与中国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去年2月,中国政府在利比亚实施了冷战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引发世界关注。而自去年3月战争开始以后,中国企业在利商业利益更受到炮火直接损害。今年3月7日,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坦陈:中国企业在利比亚的工程项目损失惨重。如今,利比亚战乱已息,中国企业,也正积极准备重返利比亚,索赔、复工,但从目前来看,前景并不太乐观。

  利比亚之乱

  中国企业面临寒冬

  近年来,随着事业拓展,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将目标瞄准了中东、非洲等市场。利比亚就是中国企业的重要目标市场。

  2007年,中国企业开始大量奔赴利比亚承包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基建、电信、石油天然气领域。据商务部消息称,到去年2月利比亚动荡前,中国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企业达到75家,人员超过3.6万人,涉及合同金额高达188亿美元。

  然而,当中东北非大变革的浪潮突然席卷利比亚,带给中资企业的,却是寒冬。

  利比亚冲突开始后,中国企业在利项目被迫停工。中国铁建在利比亚原有3个铁路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总额为42.37亿美元,目前所有项目全部停工;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在当地累计合同额约176亿元人民币,项目完成还未过半便被迫停工。而葛洲坝集团的项目为一个7300套规模的房建工程,合同金额约55.4亿元。据悉,至该公司撤离前,仅完成了16.8%的工程量。

  因此,不少媒体预测,中资企业的损失或是“天量”。甚至有专家估算,中资公司损失高达200亿美元。

  目前,大部分企业都没有对外公开损失的具体数额,但不少企业称,工程停工造成的损失并不显著。

  有消息人士称,战乱发生后,受损失的主要是与利比亚签订承包合同的企业,而中国企业大多签订的是工程承包合同,作为分包商,中国企业的直接损失不会超过合同金额的三分之一。

  炮火、抢夺、征用

  中国企业损失惨

  在利比亚的战乱中,有不少中资企业项目被征用、炸毁,甚至抢夺,中国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最近所言的“惨重损失”,也是指这些直接受战争影响的中资项目。

  商务部去年2月称,当时共有27个中国企业工地、营地遭抢劫,蒙受大量损失。

  而在战争期间,在米苏拉塔地区,中资企业项目还被反政府军队征用为临时指挥所。如今这处项目已基本成废墟。数百辆工程车已被炮火摧毁,幸存车辆要么被征用,要么被偷走。厂房毁于炮火,各种设备也被拆得“尸骨无存”,直接经济损失达到了数亿美元。

  一家中资企业留守员工透露,其所在的公司机械设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尤其在米苏拉塔、苏尔特等战火激烈的地区。这名员工说,该公司在的黎波里的仓库也遭到武装人员抢劫,直接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万元。

  北京宏福建工集团副总裁陈刚透露,仅去年2月,宏福在利比亚的两个项目营地就先后遭到当地人抢砸。

  “十几台汽车及机械设备和几十台电脑被抢走,大部分办公设备被砸。工作人员将剩余的部分设备和物资集中存放到附近的村庄。但很多当地人还没等我们的工作人员离开,便开始动手抢夺。”

  向利政府索赔

  这是一条“漫长路”

  面对这些损失,今年3月7日商务部部长陈德铭表示,中国政府正在与利比亚政府交涉,解决中资企业在利比亚工程项目受损的赔偿问题。此前的2月4日,中国就已经派出工作小组前往利比亚进行安全评估和索赔谈判工作。

  但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向记者表示,据她了解,商务部代表团并没有与利比亚临时政府就赔偿问题达成协议。

  “利方称其国内经济困难,暂时没有支付赔偿的资金,无法将赔偿提上议事日程,因此要求中方先行无条件施工,完成工程再商讨赔偿问题,双方因此产生分歧。”贺文萍说。

  目前,利比亚仍在进行全国大选的准备工作,过渡政府石油和经济部长塔尔胡尼称,所有在利比亚的海外公司须等到民选政府正式成立后,才能将赔偿细节问题摆上桌面。但据法国企业国际发展局估算,未来十年,利比亚的重建将耗费2000亿美元。对于财政捉襟见肘的利比亚而言,动辄数十亿美元的索赔,难以在短时间内实现。

  塔尔胡尼也称,新政府的首要任务将是动用大量财政资金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此外,利比亚新政府成立之后将对外国公司与卡扎菲政权签署的合同进行审核,如果合同中存在腐败、贿赂问题,利政府将有权拒绝继续履行合同。

  由于利比亚司法系统瘫痪,中资企业若想通过法律途径寻求赔偿,也前景不明。据的黎波里一名律师称,他已半年多未曾代理一起诉讼案件。

  安全形势仍不稳

  已有企业勇敢返回

  目前,对中国企业而言,最关心的除了索赔,还有何时才能重返利比亚复工。

  2012年2月4日,商务部一支工作组赴利比亚评估安全状况,以确定中资企业重返时间。

  2月8日,工作小组完成评估任务后称,利比亚新政府尚未成立,安全形势仍不稳定,外国企业和人员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因此,利比亚现在仍不具备全面复工条件。3月15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再次表示,中资企业返回利比亚仍面临一些主要困难。

  不过,虽然前景仍不明朗,已有不少“急切”的中资企业派遣人员重返利比亚。

  来自商务部的消息称,华为、中兴等通信公司部分工作人员一直未曾离开利比亚。中建总公司、中国电力建设集团、葛洲坝集团等多家公司近期也已经派人到利比亚,就项目遗留问题和复工等事宜和利方进行磋商。

  北京宏福建工集团也向本报记者表示,该集团已经有十几名工作人员返回利比亚,但项目工程依然没有复工。

  利比亚经济分析师马哈姆德支持中国企业尽快返回利比亚。他说,派遣工作代表对中资企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不仅能向利比亚客户传达积极信号,赢得客户信任,还能加强与临时政府的沟通,争取更多支持。

  该如何总结教训

  专家提出三大建议

  对于此次利比亚动乱给中国企业带来的损失,贺文萍认为,中资企业应该总结经验教训。

  她认为,利比亚问题属于政权变更带来的风险,与苏丹的绑架中国工人问题不同,中资企业可采取一些预案,面对这种国家风险,中资企业未来应该更多地完善保险方面的机制。此外,贺文萍还建议,中资企业未来应该加强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学术界、银行界的风险分析。“任何国家生态都有可以挖掘的内幕,国家的动荡也并非像地震一般不可预知,企业在走出国门之前应该首先对目标国的国情、政治生态,经济状况以及反对党的活动等进行综合性梳理,而且梳理必须是随时跟踪,避免间断。”她说。

  而从政府层面而言,贺文萍认为,应该更大发挥中国驻国外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的作用。她表示,大使馆这边设有政策调研处,专门调研所在国政治走势,包括大选情形、反对党活动等,能够更好地协助中资企业走出去。

  “这样能更及时准确地向企业发布一些消息,例如即将进行大选,及时向企业通报哪些地区将有选举暴力、哪些是有影响力的势力等,让企业采取安全措施,更好地融入地区。而这些是单凭企业的力量难以实现的”。

  采写/本报记者 冯中豪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热门TAG: 阿拉伯文化 今日阿拉伯 新京报 利比亚


------分隔线---------- ------------------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栏目列表